护理系教师出国工作、学习系列报道(二)医专人在埃塞

作者: 时间:2013-10-21 点击数:

我很荣幸能够加入第17批中国援埃塞俄比亚医疗队,特别是在中国援外五十周年这个特殊时期,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毅然踏上了非洲这片神秘的土地,誓用自己的努力架起中非友谊的桥梁。    

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大陆,而埃塞俄比亚则是非洲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埃塞是非洲的一个缩影,这里经济落后,医疗条件差,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医少药,医疗器械和药品主要来自国外的援助。再加上非洲大陆的疾病肆虐,使原本就薄弱的医疗卫生环境更是雪上加霜。    

我们第17批中国援埃塞医疗队共有15名队员,分别由内、外、妇、口腔、针灸、麻醉、检验、放射、超声等领域的专家和翻译组成,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郊区的提露内丝—北京医院(又名中埃友谊医院)工作,为期2年,主要为埃塞人民和在埃的华人提供医疗援助。    

在这个15人的队伍里,我并不感到孤单,除了我之外,还有来自南阳医专一附院的麻醉医师丁刘欣和南阳医专二附院的普外主任涂云飞,我们既是单位的同事,又是医疗队的队友。一个15人的医疗队,其中三人来自同一单位的情况在援外史上并不多见,从出国之前省卫生厅领导的接见以及到来埃塞之后大使馆领导与医疗队的会谈中,领导们多次肯定了我校对中国援外事业的支持和所做出的贡献,并给与了高度评价。    

抵达埃塞之后,我们依据分工,很快地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之中。我作为一名翻译,主要负责对外联系和为医疗队提供后勤保障。从最开始的办理身份证,注册当地医师资格证到现在办理的医疗药品器械的清关,整天忙着跑手续,联络协调,虽然经常在外比较累,但是在忙碌的同时,使我的沟通交际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本着外事无小事的原则,我还经常与埃塞卫生部和援建医院沟通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取得埃塞卫生部的支持与协助,确保了医疗队员能够在医院正常地开展工作。    

来自我校二附院的普外主任涂云飞大夫,凭借精湛的医术,在援建医院缺医少药,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最大限度的开展手术,并带教当地医生,开展的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填补了当地此项技术的空白。20138月,驻埃塞某中资公司发生车祸,致8人受伤。其中2人严重颅脑损伤,作为救援小组负责人,涂主任统筹安排,制定抢救方案,成功救治中国同胞,赢得了驻埃塞使馆、经参处、中资公司及当地医护人员的广泛赞誉,展现了南阳医专人的风采。    

工作的同时,我们医疗队内部也定期开展政治学习。在医疗队驻地,电视只能勉强收到中央四套,我们养成了每天看国内新闻的习惯。结合新闻时事报道,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医疗队精神,全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方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和涂云飞医生作为中共党员,是医疗队的骨干力量,在援外医疗工作中,我们通过不断学习,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严格要求自己,决心为南阳医专人增光,为祖国添彩。    

生活方面,我们也是有苦有乐。生活上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经常的停水停电,而是通讯难。埃塞当地通讯条件很差,再加上地处偏远,我们在医疗队驻地只能用无线网卡,价格昂贵且经常没有网络信号,不能及时跟家人联系,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工作之余,我们在医疗队驻地开垦成了一片菜地,种菜成了我们的一大乐事。种菜看着简单,其实也是个技术活。对于我这样从没拿过锄头的人来说,真是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于是我便跟着有经验的老队员学习挖地、做陇、播种、浇水、施肥、间苗、除草。菜园虽小,可是品种繁多,不仅解决了埃塞菜品单一和我们吃菜的问题,也给我们单调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困难虽然很多,但是办法总比问题多。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远离家乡和亲人,肆虐的传染病和热带疾病,在缺医少药的非洲大地上,我们要发扬医疗队的十六字精神,克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异、语言交流的障碍,以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重重困难,弘扬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争做传播友谊的民间大使!

                            (护理系   张斌)

 

河南省南阳市雪枫西路1106号 电话:0377-63526101
Copyright©2020 南阳医专护理系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